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⑭-8846威尼斯

欢迎加入教育法制网!
当前所在:8846威尼斯-003399威尼斯 > 教育热点 >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⑭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⑭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东莞理工学院:

  创新开展学生能力测评

  深化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东莞理工学院坚持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利用新逻辑、新体系、新理念、新方法构建基于obe理念能力导向和五育并举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开展学生能力测评,加快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多元化、体系化、标准化发展,着力培养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动通识教育改革体系化。坚持扎根地方、服务社会,在比较中分析借鉴研究型大学办学的成功经验,立足实际推进分类评价,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从九个标准凝练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实践智慧。根据一级目标,打造以学生能力为分类逻辑的教育体系:道德影响力、审美鉴赏力、协作领导力、认知理解力、高阶创造力、应用行动力、沟通表达力,同时对应七大核心能力目标,细化35个三级目标,遴选7位模块组长,下设35个课程单元并遴选单元负责人,明确统筹学校38个通识教育学分共计150门课程和德智体美劳五大类别活动,形成了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分层养成,组织体系、课程体系、活动体系三位一体的通识教育体系,做到“目标预设、体系预设、评价预设、成果预设”四个有效预设,正向设计,反向实施。

  (二)创新评价体系,推动通识教育改革模块化。探索通识能力增值测评体系,学校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之前,就预设了课程教学要从何种进阶目标切入,要达到何种进阶目标和成果,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质量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估模型,并针对学生通识能力,设计了增值评估模型,开展了批判性思维(道德影响力模块)、审美素养(审美鉴赏力模块)、心理素养(协作领导力模块)、劳动教育素养(应用行动力模块)、科学素养(认知理解力模块)、创业能力(高阶创造力模块)、英语水平(沟通表达力模块)等7个通识能力测评系列,开发通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测量工具,及学生相关能力量化考核评价标准,采用课前测、课后测的方式,通过结构化问卷和非结构化问卷、题库,依托相关通识必修课程,采用课前、课后测的阶段性测评,形成学生通识能力素养增值情况测评报告。

  (三)开发测评系统,推动通识教育评价改革“数字化”。建立跨学院的通识能力测评团队,自主探索开发通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测量工具及学生相关能力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开发测评平台,打造通识测评系统。学校团队自主开发的通识能力测评工具整体质量良好,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通识能力增值测评,对学生学业评价和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测评,有着突出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完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审美素养测评、大学生心理素养测评、创业能力四大项目开发,使用人数共6654人,涉及23个学院、102个专业、283个班级。通过对收集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检验通识能力测评题库的信度效度,获得学校通识教育培养成效的实证研究结果。

  (四)探索评价闭环,推动通识教育改革评价立体化。学校围绕目标—路径—测评的闭环,重点部署如何测评学生通识能力增值,持续追踪通识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动态变化曲线,聚焦课程育人成效,提升培养质量。从通识能力测评系统出发,针对课堂革命教学改革行动,推进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制定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办法,优化指标权重,形成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针对新建设工程师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优势,量身订造创设“工程能力”测评,针对电子和智能智造两个专业,从大一到大四,设计含课内专业核心课程 课外竞赛 企业认证三位一体的测评系统,并与企业需求深度契合,对应“技师—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级认证,完整地推动学生全面素养提升和实际应用。

  二、工作成效

  全面启动通识教育改革以来,建设了一批具有学科交叉、能力复合的课程。其中,《工程力学》《中国现代史纲要》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批判与创新思维导引》《公益慈善》被获推送参加广东省本科一流课程评选。建设30门以校外名校名师线上教学 校内名师线下教学相结合的通识混合课程,立项建设7个通识能力测评项目,在校内全面开展的同时,应用于武汉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不同层次高校。开展“校长晨读”“莞工说”新锐语言竞技秀、“五月诗会”“十月莞工说”“新年音乐会”“粤光杯”等一批精品活动,立体推进学生五育并举的通识能力。《面向新兴领域的新工科人才培养通识教育教材体系建设与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高教司“十四五”规划教材研究项目立项,是全国唯一一所地方应用型大学牵头的通识教育项目。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基于科贸aic的数字化教育评价改革与创新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以数字化校园(简称科贸aic)建设为契机,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升级学校治理系统,构建以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相结合的立体化增值性教育评价体系,实现了全覆盖、全终端、全数据的一体化应用,使教育评价全面可视化。

  一、主要做法

  (一)记录过程,差异化评价,重构评价环境。aic智能平台通过建成适用教师、学生、管理员、家长等用户角色的个性化个人空间,实现“一人一空间”,将教学需要的要素搬移到空间中,实现评价环境由传统到个性化、智能化的转变。对不同生源组成的课程教学,以及不同层级的选课和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开展自然班与授课班的差异化管理,实现对学生“过程性 差异性”的综合评价改革。

  图1aic智能校园平台架构图

  (二)实时监控,智能推送,创新评价模式。aic智能平台实现所有评价数据都动态生成,能够及时反馈教师的上课情况、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对师生需求精准化、智能化的推送,及时提醒和预警,构建以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完成教学服务供给由需求侧到供给侧的转变。

  (三)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丰富评价内容。利用aic智能平台开设多元化社团空间,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地图”系统,系统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基于德、智、体、美、劳五个模块设置的“一次奉献”“一门技能”“一本好书”等十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绘成“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自画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 增值性”综合评价探索,推进“三全育人”。

  (四)学分互换,因材施教,满足个性需求。借助aic智能平台,建构了“校内 校外”纵横交错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根据生源类型多样化、学习能力差异化的特点和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分类分层个性化学习资源供给、知识点链接。根据高素质农民等忙季工作、淡季学习的特点,实施学分制管理,打通学历课程和培训课程学分置换的渠道,开展个性化教学和考核,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五)信息畅通,家校共育,提升评价水平。基于aic智能校园的家校企共育系统,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企业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等活动提供载体。该模式实现了家校互通,家长可以通过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专业学习和生活状态,通过多种形式与教师开展有效沟通,家校企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服务,促使全员用“过程性 增值性”综合评价理念代替传统评价理念,提升了学校教学评价现代化水平。

  二、数字化教育评价改革 赋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一)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学生竞赛硕果累累。近年来,学生共获省级和国家级各类大赛奖项600余项。共计产生41279人次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数据,实现学生成长看得见、能预测、动力足。基于“一技之长 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毕业生就业率超98%。

  (二)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学校9个“课堂革命”典型案例被评为省级优秀案例。2022年在省第六届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18名参赛教师全部获奖。2023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学校选送12支队伍参赛,11支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奖总数名列前茅。

  (三)专业课程建设捷报频传。学校拥有100%在线课程,其中包括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继续教育优秀网络课程3门。学校“科贸e线”精品资源课程平台系统,用户数65375人,平均每日在线学习人数达10000余人,平台全部课程数量5889门,满足了师生教学全过程的需求。

  (四)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跃上新台阶。近年来,学校获评教育部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入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入选广东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省级试点等,建成3个中央财政专项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岭南现代养殖数字化虚拟仿真(pc、vr)实训中心等37个省级实训基地和1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吸引省内外众多兄弟院校来校交流。

  

  河源市源城区越王小学:

  以评促劳 以劳养正

  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劳动教育有效落实,河源市源城区越王小学依托学校育人目标和文化背景,深度探究劳动教育方式,探索出“3 n”以劳养正劳动教育体系,建立了全融合、立体化的网状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现劳动育人价值。

  一、顶层设计劳动素养框架。聚焦素养发展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劳动教育需求,从顶层设计入手,整体把控劳动教育的实施推进。围绕一个核心:以劳养正,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用好两个基地:校内农耕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设置三个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家长;采用四个评价步骤:日检查、周小结、月展示、学期表彰;构建五个评价维度:劳动内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发展六个层级评价:每个年级为一个阶段,设置不同的劳动内容。

  二、匠心打磨劳动教育样态。一是构建“3 n”以劳养正劳动教育体系,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建设,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清单内容和相对应的全融合的网状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细化劳动评价方式,大力探索劳动特色发展之路。二是研究编制《劳动技能登记手册》。以劳动评价指标为导向,分年级分层次细化劳动清单内容,记录研究、实践、反思、收获等劳动过程,再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评价。每周一记录,每月一展示,每学期一总评。三是编写内容丰富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教材共12册,以培养新时代人才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出发点,安排了自我服务、家务小帮手、手工劳动、种植实践四大内容。

  三、聚力构建劳动评价策略。根据“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家校社”一体化的全融合评价策略,使学生得到的评价更加全面。一是围绕家务劳动建立互动评价体系。建立学校、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动评价方式,评价做到有重点、讲过程、看落实、重提升,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形成了“家校社”劳动教育的良性和优势循环。二是围绕校园劳动建立日检查、周小结、月展示四步评价体系。每学期期末根据学生具体的劳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评出劳动之星:劳动模范、劳动标兵、劳动小能手、进步劳动者。班级方面,由大队委组织人员对包括各班劳动教育在内的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学期末评选出“王牌班级”。三是依据社会劳动建立效能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在家长带领下走向更多社会实践基地,体验生活,开拓视野。通过《社会劳动实践记录表》记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劳动的过程和体会,最后由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评价,落实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目标。

  通过全融合的网状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与劳动教育同频共轨、适切对接,培养学生形成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做到正心、正德、正智、正形,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达到了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原文链接:https://edu.gd.gov.cn/jyzxnew/zxlb/gx/content/post_44590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003399威尼斯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003399威尼斯的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8846威尼斯-003399威尼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艺福德书画院(有限合伙)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
联系qq: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