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2023年8月,广东启动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双百行动”,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 客户端联合广东省教育厅推出“双百行动 高校担当”栏目,聚焦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智力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百千万工程”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担当作为。敬请垂注。
不久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下称“仲恺”)在清远市佛冈县牵头开展“竹山粉葛科技小院”项目,重点解决竹山粉葛全产业链发展的痛点难点,将通过产学研合作带动竹山粉葛实现质量产量销量“三提升”,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自“双百行动”开展以来,仲恺立足县域所需、高校所能,采取一个二级学院与一个乡镇对接的“一院一镇”结对模式、“一院牵头,多院参与”方式,与乡镇开展合作共建,有效助推丰顺县、佛冈县城乡协调高质量发展。
仲恺校长廖明表示,作为农业应用型大学,学校将瞄准国家战略和产业所需,以“头号力度”服务“头号工程”,聚焦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以多学科交叉融合赋能新农科、新工科发展,培养更多“一懂两爱三过硬”的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加快建设成为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推进“百千万工程”交出高质量的仲恺答卷。
加强协同联动和精准施策
南方 :落实“双百行动”,仲恺如何布局?
廖明:我们首先在内部进行整体协调,提出了“一院一镇”结对合作模式,并让每个部门、二级学院都参与进来,集合全校学科门类,调动全校师生力量,协同发力服务“头号工程”。
我们同样重视外部联动协调,在充分了解当地实际所需的基础上,发挥学校办学优势、链接各类社会资源,改变以往“专家-农民”的单线帮扶模式,为县域定制全方位帮扶方案。
仲恺党委书记宋垚臻带队赴佛冈县调研“双百行动”工作。
“双百行动”中,仲恺作为牵头单位与嘉应学院共同对接梅州市丰顺县、作为配合单位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同对接清远市佛冈县,积极推进各共建项目实施落地。作为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轮值理事长单位,我们还加强项目对接和工作衔接,协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把联盟的科技实力转化为服务“百千万工程”的能力。
南方 :如何确保帮扶真正落地见效?
廖明:在建立多级联动、高效对接的结对共建机制后,我们深化调研工作,针对当地实际发展需求进行精准施策,推动帮扶真正落地、尽快见效。比如在丰顺县,我们聚焦埔寨镇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帮助留隍镇选育更新橄榄品种;在佛冈县,我们则关注粉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仲恺与丰顺县举行“双百行动”工作座谈会。
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 :具体有哪些举措和代表性成果?
廖明:学校对照“双百行动”任务要求,拟定共建项目清单及年度工作目标,共牵头承担丰顺县项目16项、佛冈县项目10项,并安排两年投入专项经费310多万元。
以丰顺县为例,我们聚焦11条村的绿化需求,由学校城乡建设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组建师生团队,开展村道绿化规划设计工作,17支团队获省“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园艺园林学院优稀果树团队在留隍镇环新村开展关于优质丰产新品种“早嘉橄榄”的调研。
园艺园林学院师生还在留隍镇挖掘橄榄新品种资源,选育出优质的“早嘉橄榄”和“隍嘉橄榄”,提高了当地橄榄产业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对普通橄榄品种进行高位嫁接技术指导,协助更换新的种植品种,实现每亩产值超2万元。
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团队则围绕埔寨镇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埔寨火龙,结合学校省级一流课程——信息可视化课程开展ip形象研发,设计了10多种文创产品,既传承地方文化,又带动了旅游经济发展。
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师生挖掘设计丰顺埔寨火龙文创产品并设摊推广。
南方 :学校师生深度参与了帮扶项目,如何引导师生以科技力量推动地方产业发展?
廖明:高校是科技和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务必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把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学校高质量办学紧密结合起来。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仲恺坚定不移的发展道路。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运用于实际,将人才培养环节下沉到田间地头和产业一线,包括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层开展项目实践、社会调研,以及在日常专项课程中融入实践模块,针对性布置课题,指导学生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进行实地调研、寻求破题,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服务基层能力都很强,尤其在县域一线涌现出许多荣膺国家级荣誉的优秀校友,如坚守台山林木育种战线30余载的“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林昌明,返乡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兴宁群众增收致富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张雪莲等。
仲恺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语你同行”实践团深入丰顺小胜镇开展外语支教。
对接佛冈县后,学校农业与生物学院师生深入当地,发现汤塘镇竹山村的特色支柱产业——粉葛产业发展历史久、成效好,但近年深受腐烂病防治难题困扰,产品品质难以提升,以及由于种植和加工技术过于传统,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对此,师生将相关内容形成课题项目、论文题目等,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提供技术服务、打造生产示范,为当地粉葛提升质量、产量、销量献智献策。
人才培养要“接地气”也要“通天线”。仲恺近年立项建设的30余个校级科技小院中,有7个已获国家支持。其中,依托广东饶平狮头鹅科技小院,动物科技学院师生团队常驻饶平县开展健康养殖技术指导,打通当地狮头鹅上行“最先一公里”。当前,我们在佛冈县建设新的科技小院,将发挥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集聚效应,通过更高层次投入,切实解决当地粉葛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此外,我们今年派出24名教师组成博士团,到佛冈15所中学、中职学校常态化开展乡村教育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人才效用,为当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南方 :推进“双百行动”,为学校办学带来哪些新启发?
廖明:当前,仲恺围绕更名大学、教学审核评估和迎接百年校庆三大重点任务,正全力推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我们不断思考,要实现何种应用技术、培养何种应用型人才、产出何种应用效果。
落实“双百行动”、服务“百千万工程”,对大学建设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能有效检验办学成效。此过程中,师生掌握县域经济发展所需,学习和科研方向更明确,同时学校据此完善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丰顺县教育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启动。
我们也更确信,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包括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和对多学科知识的吸收、应用能力,因此需要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在“双百行动”中,我们组织多学科团队对县域开展全产业链对接服务,注重将单项技术转化为集成技术,全面盘活县域产业资源。比如针对丰顺县留隍镇橄榄产业,组建以园艺专业牵头,食品、管理、艺术等专业协同配合的跨专业团队,全面对接育种与栽培、加工、营销、品牌建设等各环节。
南方 :未来还有哪些部署谋划?
廖明:我们将围绕典型镇、结对县、省政府相关部门的需求和工作部署,打造“点线面”工作矩阵。
其中,以结对县典型镇为点,梳理镇域重点工作,形成校级课题,助力典型镇“百千万工程”建设;以橄榄、粉葛、茶叶、红薯、肉鸽、益肾子等县域重点产业需求为线,依托科技小院重点项目,整合多学科力量为产业链提档赋能;以“三下乡”社会实践、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广东省高校“乡村创新”艺术设计大赛等省级层面工作部署为面,发动更多师生参与“双百行动”,形成全方位全周期的规模效应。此外,继续加强与结对县及相关企业交流,寻求更多校地合作点、突破点,推动更多成果落地落实。
【案例】
以“小橄榄”撬动“大产业”
针对丰顺县留隍镇橄榄质量不稳定、类型混杂、果小质低、品种退化等问题,仲恺园艺园林学院师生团队深入开展调查和选种,选育出具有大果、丰产、浓香、树势壮旺等特点的两个新品种——早嘉橄榄、隍嘉橄榄,并对普通品种橄榄进行高位嫁接技术指导,实现每亩产值超2万元,成为当地种植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2024年3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师宋雯佩博士在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指导橄榄高接换种。
校地同时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专家团队指导当地企业获批橄榄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和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立项,制定橄榄生产技术规程等生产技术标准,有效提高了当地橄榄标准化生产水平。这也推动着学校不断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研究等工作,为果树学、蔬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助力粉葛产业提质增效
佛冈县汤塘镇竹山村的粉葛栽培历史超300年,是广东特色名优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产品特性挖掘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深加工不够等问题,尤其近年新发的细菌性病害导致产业发展规模逐渐萎缩。
对此,仲恺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团队与佛冈县汤塘镇中心供销社竹山粉葛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建竹山粉葛示范基地。对于粉葛病害问题,团队建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依托示范基地和培训班进行推广应用,《竹山粉葛细菌性葛头腐烂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和示范推广》项目已获2023年度广州市科技特派员项目支持。
团队同步开展竹山粉葛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步建立一套竹山粉葛高产高质栽培技术模式,并联合广东省地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集体经济 合作社”模式,打造竹山粉葛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开发了竹山粉葛面、米粉、茶饮等初加工产品。下一步,团队将联合学校食品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聚焦深加工和多元市场开发,在预制菜、粉葛休闲食品等方面推出更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