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着力推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结合贵州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特殊优势,多措并举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质提高。
开发steam课程,打造“未来桥梁工程师”研学品牌项目
在贵州省教育厅的指导下,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开发了覆盖各学龄段的steam桥梁课程,其中主要包含桥梁承重测试、桥梁检修等实验实操课程及桥梁医生科普软件。先后吸引200余所学校4万余名学生参加“未来桥梁工程师”研学实践活动。如黄果树旅游区龙宫九年制学校组织100多名师生,到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开展研学活动。学生们通过搭建桥梁模型、参加科普讲座、实地参观坝陵河大桥等形式,了解贵州桥梁发展历程和桥梁建设的创新技术,开启“国之重器·大国工匠”的研学之旅。
同时,博物馆还组织俄罗斯、英国、法国等60余个国家2000余名学生与贵州省内的学生共同参加桥梁科工研学实践营,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科普实践活动中与外国友人建立友谊。
组织“贵州桥梁科普宣讲团”,进校开展百余场专项讲座
为发挥馆校合作力量,传播贵州建桥精神,推广桥梁工程科技创新的伟大成就,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成立了一支由100余名桥梁工程师组成的“贵州桥梁科普团”,其中就包括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第一桥的副总工程师廖万辉,“古斯塔夫斯·林德萨尔奖”获得者、花鱼洞大桥的总设计师杨建,“未来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等桥梁专家。科普团先后到30余个偏远区县100余所学校开展“桥梁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120次,共计10万余名师生参与。
同时,为了帮助众多“乡村小学”“小镇中学”“希望中学”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博物馆组织向学校捐赠了科普实验器材包、科普杂志等资源,还组织了20余位高级桥梁工程师担任学校科普讲师,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颗热爱科学的种子,弘扬科学精神,树牢学生科技报国志向。
组建“贵州省科普教育联盟”,联合行业力量赋能“双减”工作
为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科普教育工作,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与贵州省地质博物馆、fast天眼等省内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共同组建了“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涵盖天文、地质、交通、旅游、医学、农业等领域,旨在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的优势,积极推进不同领域的科技资源、学术资源、场馆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并通过创新科普教育形式、打造科普教育示范点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一张“科普教育资源网”,积极承担在教育“双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工作的社会责任。
联盟充分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积极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切实推动科普教育工作改革,为科普产业发展做好人才支持。同时,持续加强与各方合作,推动科普教育工作实施、落地,为“双减”工作赋能。
下一步,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将在科普教育形式上加强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融合,在机制上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的紧密合作,积极推动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