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阳市旬邑县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集全县之力,举全县之智,高点站位抓统筹,前瞻规划优布局,不遗余力强保障,整合资源促均衡,加快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差距,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四个强化”夯实创建责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科学调度、督促指导创建工作。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定期研究解决创建工作难点堵点问题。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建立专项议事、专项调研、定期视察、县级领导包片、镇办部门负责人联校机制,形成了县委决策、政府实施、人大和政协监督、镇办和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具体落实、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强化工作推进。先后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工作推进会、问题交办会、问题整改专题会,逐校交办问题并跟进督办抓落实。4个工作专班,单周查、双周督、月调度,全方位、高密度跟踪督办创建工作。四是强化经费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只增不减”全部落实到位。县财政年均投入1200万元,采取购买服务方式,为各中小学校提供专职安保服务,实行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社会化运营。
——“四个到位”改善办学条件。一是聚焦“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到位”目标,撤销小规模学校25所,整合九年制学校1所,形成了“一个镇建强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合理保留1至2个村小”的学校布局。二是聚焦“办学基础条件升级到位”目标,2020年以来,投入资金6.568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1所,新增校舍面积71732平方米、标准学位4160个。三是聚焦“教育设施设备配备到位”目标,投入资金3729万元,补充装备中小学各类功能部室234个,建成旬邑智慧教育大平台及智慧教室10个,打破“时空”限制,以信息化撬动城乡学校融合发展。四是聚焦“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到位”目标,利用校园空闲地、花园,因地制宜开辟“小农场”“生态园”“责任田”等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通过签订租赁协议,利用农业种植园、农产品培育基地,挂牌成立学生校外活动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拓展了学生实践场所。
——“四项机制”建强师资队伍。一是健全师德师风引领机制。建立师德师风教育、评议、考核等机制,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获各级各类师德典范155人(次)。二是健全教师素养提升机制。坚持内联外引“修身”,精准订制教师成长方案,开展校本培训、全员网络研修,骨干团队、薄弱学科教师外出培训及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近年来培养出省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152人。三是健全教师补充交流机制。通过“事业招聘”“特岗计划”为义务段学校补充教师,并通过岗位训练、转岗培训等,缓解部分教师不足问题。积极推进“县管校聘”落地,定期轮换交流校长教师,让农村优秀教师“选得出来”,城区骨干教师“沉得下去”,实现了全县城乡、区域、校际师资均衡配置。四是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足额及时发放教师乡镇工作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为偏远地区教师每人每月发放50-300元的交通补助。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评优评先上向乡村教师倾斜。每年斥资近300万元,奖励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四个深化”精细教育管理。一是深化教育常规管理。配套出台系列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相关文件,建立行政视导、教育督导、教研指导“三方联动”抓管理、提质量协同推进机制。二是深化教育交流合作。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12个片区,片区学校“连珠成串”,管理共进、理念共融、师资共培、教学共研、文化共建;21所义务段学校与西安名校建立交流协作关系,双向奔赴,共建共享。三是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在7所中小学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四是深化“双减”政策落实。加强“三个课堂”建设,严查校外隐形变异培训行为,全县学科类培训机构清零。按照5 2模式(每周开展5天、每天至少2小时),创设“答疑解惑、素质拓展、阅读铸魂、强身健体、弘扬个性”等板块课后服务内容,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回归本真。
——“四大工程”提升育人质量。一是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深化“弘德校园、知礼少年”德育品牌建设,项目化推进思政课铸魂育人,把马栏革命史及“马栏红色基因”融入校本教材,选培“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引导学生励报国之志、行求知之路。二是实施素养提升“启智”工程。扎实开展体质健康测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及足球联赛、“两节一会”(校园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系列启智、强体、尚美活动。民俗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剪纸、唢呐等特色学生社团成果登上了央视舞台。三是实施文化熏陶润心工程。从学校人文环境和地域特色入手,突出“一校一品一特”主题,精心培育校园文化,形成了县实验中学“臻善”文化、县实验小学“雅正”文化(文雅养正)等一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四是实施公平公正“立品”工程。每年集中开展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行动和奖助优秀师生活动,持续推行师生结对帮扶机制,教师每2周对帮扶学生进行专题辅导1次,每月开展家访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