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幼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综合育人功能,赋能“双减”提质增效,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的人才奠基。
——全面提升,健全劳动教育体系。该市制定《西安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的意见》,通过“三个结合”(劳动情感教育与劳动技能教育相结合、家庭个体劳动和学校集体劳动相结合、学科融合教育和日常劳动教育相结合)和“四个融合”(资源融合、人员融合、宣传融合、课程融合)方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全方位协同,推动劳动教育工作开创新格局。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以教师菜单式研发、学生清单式选择、学校订单式派送、家校星级式评价为主要方式,以“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为主要途径,构建全方位支持、全课程融入、全社会参与、全流程评价的西安劳动教育生态圈。充分用好永兴坊陕西非遗文化特色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全面打造劳动教育品牌。新城区成立劳动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劳动实践评价机制,各年级的劳动课程做到“工作有计划,阶段有总结,过程有记载,活动有安排”。
——全力推进,加强典型示范引领。该市推进劳动教育研究和实践,成立陕西省西安小学、西安航天城第一中学等3个“西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创建122所“西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发挥劳动教育引领带动作用,创建涵盖农业生产技能、工业生产技能、科技与生态创新、生活技能和社会服务、非遗文化与旅游服务等6种实践类型的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个。成立中小学“研学 劳动”实践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引领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序开展。阎良区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将“思政课 劳动”教育实践与第三课堂巧妙融合,赋能“双减”提质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科渗透,上好劳动教育课程。该市将劳动教育融合到所有学科之中,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课改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民族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劳动课程,强化劳动教育对“德智体美”四育的“综合性”功能。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严格落实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课程设置要求,多类型构建以启航榜样、笃行弘志等为主题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多领域开展以手工制作、种植培育和职业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活动。打通“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界限,构建校外教育三大课程体系。莲湖区65所中小学、职业学校都将劳动课纳入课表,开课率达到100%;市第二保育院将劳动教育自然融入基于儿童核心素养的“阳光课程”体系中,使劳动教育秉承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宗旨。
——全程培养,注重劳动教育实践。该市将劳动教育贯联中小学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全市各中小学校上好校内劳动教育课,课堂外广泛实践,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劳动教育从家庭走进了校园、从校园走进了社会。小学低中年级主要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注重在校园劳动的基础上适当向社会劳动实践拓展,初步形成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与校内外劳动实践体验相互结合、互为辅助的劳动教育实施模式。曲江二小开展让劳动教育点亮智慧人生的“智慧银行”劳动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蓝田县“名校 ”教育联合体编制《新大寨劳动教育课程》,排演《蓝田勺勺客》情景剧,让学生在劳动实践和艺术活动中接受教育。
——全面评价,奠基学生终身发展。该市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作为年终教育重点工作考核内容。把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劳动教育为主题进行学科融合,以展板展示、学生小神厨、光盘小名星等方式进行教育评价,逐步完善学生在劳动课程和育人活动中的评价体系。结合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现情况的考核,并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升学、评优、毕业的重要参考,让评价结果可视化。建立公示、审核制度,实现多元评价、及时反馈、诚信记录的“评价育人”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下一篇:宁强县三项举措赋能智慧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