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2〕第36期
(总第397期)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编
2022年10月13日
湖南永州“三设计三推进”
构建学校减负提质新模式
近年来,永州市聚焦“双减”工作,创新推出“三设计三推进”活动,着力构建学校减负提质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该市学生在国家、省里各类征文中获奖110余项;在数字创作、计算思维等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国家和省级奖项221项。
着力高效课堂设计,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突出“六个聚焦”:聚焦立德树人,设计好课堂育人内容。以校本资源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先后编纂了18册的义务教育《“向日葵工程”校本教学资源》和12册的全学段《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读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全方位、全过程。聚焦教材课标,设计好课堂教学目标。组织教研队伍认真研究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新课标,梳理每门课程中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精细精致的提炼。同时,根据学生每堂课设计基本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聚焦学情分析,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法。鼓励学校和教师从实际出发,探索总结和推广有地方特色的教改经验和课改模式,冷水滩区马坪学校“阳光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成效显著,成为全省课改的一面旗帜。聚焦思维培养,设计好课堂问题系统。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培养思维能力,学生自学预习、归纳问题、设计导图、分析讨论,教师推动思考不断深入,最终解决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精神。聚焦教学效果,设计好课堂测评。建立“市、县、校”三级教研网络体系,引导教师从备课阶段就注重设计好课堂提问和测试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堂测评,准确实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聚焦总结提升,设计好课堂反思。建立并推广了“1234”教学反思法,即养成一个“课后反思”习惯,拓展“教师、学生”两个维度,用好“反思日记、听课观摩、教师讨论”三种手段,达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总结提升”四个目的。近年来,全市共建设市级书香校园78所;7节“基础教育精品课”获部级奖,113节“基础教育精品课”获省级奖;“三个课堂”区域案例入选中央电教馆创新应用案例。
着力作业优化设计,推进作业管理水平提升。严格把好“四关”:把好作业设计关。每个学科或课程的个性化作业均由各教研组研讨后科学设计作业意图,创建了“基础型作业 个性化作业”双元化作业设计模式,鼓励教师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把好作业审核关。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负责人及班主任等共同参与的作业审核管理机构,对作业管理实行“一校一案”,设计“作业比对时间估算表”,由年级组作业督查员第二天对作业进行复核,确保了作业难度不超课标、学生完成时长适中。把好作业监督关。全面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和家庭作业统筹管理制度,严禁教师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针对一些家长额外给孩子购买教辅布置作业的现象,严格实行“不进校、不批改、不评讲”。把好作业评价关。落实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作业设计的逐层评价机制,每月开展一次评价,将评价情况通报到学校和教师本人,每学期进行考核定等,并纳入教育教学实绩考核。
着力课后服务特色设计,推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强化“四个拓展”:拓展个性化辅导。按照“分层辅导”原则,教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全面推行“5 2”“1+x”课后服务模式,做到了作业辅导与发展特长、兴趣小组与社团组织、提高质量与有效减负“三结合”。拓展特色化课程。聚焦“两类课程”(基础知识类课程 素质拓展类课程)和“三大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民族文化),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精准设置了特色课程。一些农村教学点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建立“四点半课堂”,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拓展立体化师资。坚持多维度加强课后服务师资配置,从学校到社团、社区、社会,用好用活了学科骨干教师、兴趣特长型教师、社区老师、志愿教师等四个方面的教师资源。拓展多元化评价。教育部门加强日常督查,组织人员对学校进行客观评价;学校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家长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