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豚爸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成为父母并养育孩子长大,或许是最奇妙的一程。
之所以奇妙,是因为我们既可以跟着孩子,换一个视角去领略人生不一样的风景,又可以陪孩子从最空白、最懵懂的时候开始同行一程,并收获自己新的人生感悟。
但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错误的理解了养育这回事儿,就非但有可能把原本愉快的旅程,变成了恼人的工程,还很可能在有意无意间,用自认为对的父母意志,抹杀掉孩子原本人生中很多好的可能和他们本不应该再错过的人生风景。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不会错太多,不致于让自己现在的主观,成为孩子将来的遗憾?
这便是我在接触《双向养育》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在学习完这套课程后,受到启发和感触最深的地方。
所以当我带着这些收获,重新回顾自己及身边过来人们的经历,又花了些时间去观察和思考,现在以及将来我们可能同样会遇到的关于养育和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后,决定结合从《双向养育》一书中汲取的部分精彩观点和启发,把我个人当前对养育孩子这个话题的粗浅理解,分别从父母的角色、养育的方式、惩罚的结果、共情的收获、愉快的共识五个方面,分享几个我认为最值得天下同为父母者一同思考和及早领悟的学习心得:
养育没有公式, 所以不要让自己扮演孩子人生的老师
在传统的教养观念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教出什么样的孩子,是不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会反复提醒我们的至理名言,而与之对应的还有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民间俗话张口就来。
于是乎,自打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但凡希望自己的下梁别歪,或者本能的认同父母对孩子有教养义务的我们,常会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认知,在潜意识里先给孩子设计一张成长路线图,然后要求孩子按部就班、听话照做。就好像我们自己是已经知道最终结果的授课老师,只需要孩子按照我们给出步骤去尽快的得出结果就好,而不需要他们在没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也就不至于会因为孩子的出错或慢人一步,而让自己在人前人后感到难堪
但精彩的人生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我们所经历和看到的解题步骤也未必就是最适合孩子的成长公式,何况孩子更不是我们的人生副本,他们终究会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而我们不过是在他们尚在年幼懵懂的时候,陪着他们走一程,又有什么权利去剥夺他们体验人生更多精彩和创造更多可能的机会呢?
所以,要正确的理解养育,就首先要让我们自己从传统的教条中解放出来,不要再在孩子人生中的任何阶段,去扮演老师的角色,而应该抱着尊重和平等的心态,扮演好同行者的角色。
就像《双向养育》中的观点: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成长教练。
我们要做的,不是反客为主、横加干涉、巨细无遗的包办,而应该是从旁协助、正确引导、给予正向的影响。
也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也就不必因为自己在某一刻的黔驴技穷或觉得孩子不如别人而苦恼;同样,也就不用再因为担心在孩子面前失了权威、管不了孩子而焦虑。反倒是可以,用更从容和愉快的心情,去看待养育这回子事情和处理与孩子之间可能出现的分歧。
养育就像创业, 确保成功的重要秘诀在于先学会合作
在我学习《双向养育》前,其实对于养育方式的界定都一直比较模糊,只知道有的人推崇放养,有的人奉行棍棒式养育,而更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则会选择比较中庸的做法:既不会完全宠着孩子任性,也不会一直挥着棍棒吓唬孩子,美其名曰顺其自然,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也不能确定到底怎么做才是养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所以当我们理解了在双向养育中,父母应该扮演的角色(成长教练)后,再来看对于三种养育方式的分析和解读时,会有种原来如此的豁然感:
专制式养育:原来即便我们从不体罚孩子,但如果还是习惯于告诉孩子怎么做,规定打破规矩的后果,或习惯用惩罚来帮孩子长记性,那么实际上我们还是选择了专制式养育。而这样做或许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服从命令、遵守既有规则,变得听话和懂事,让养育感觉起来比较的省力,但实际上是在无形中打压和限制孩子的创造力,甚至于让孩子养成依赖别人的意思决定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的外部驱动人格。
放任式养育:原来我们所看到的放养、溺爱、不加管教会养育出熊孩子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父母的心大或者尺度没有把握好,而是错在了没有给孩子提供充分指导。所以不管把放任式养育的尺度控制在哪一个可以接受范围,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日常惯例、稳定的规则、对于未来的预期和与他人的边界,都不会自己长出来。
合作式养育:原来更正确的养育方式,不是我们在顺其自然中,从专制式养育和放任式养育的精华里各取一瓢,自成一派,而是应该从一开始就坚定一个原则:愉快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责任由父母和孩子共同承担,我们应该既不允许孩子逃避责任,也不会巨细无遗地限定孩子行为的一切细节。
这既是我们确保让养育更成功的重要秘诀,也是让孩子懂得和学会合作的必要过程。
所以,如果把养育孩子,比作是和孩子一起在他们的人生路上合伙创业。
那么,不管我们的经验如何丰富、我们认为的路径如何正确,都不要用专制的方式对孩子的所有想法、感受和行为指手画脚,也不要用放任的方式让孩子不负责任、不知边界、没有计划的自由发挥,而应该用双向养育的思维,把爱和期望倾注到孩子身上,而不是孩子的行为和结果上。
毕竟在孩子自己人生的创业项目上,他们才应该是最终的决策者和受益者,而我们不过是终有一天也会离他们而去的天使投资人。
养育不需惩罚, 让孩子更优秀的动力是被肯定的优点
在我们理解了正确的养育方式之后,接下要考虑的问题,便是该如何让孩子学会和理解承担责任,尽管这听起来有些老生常谈,甚至会有些久听无感。
但如果按照双向养育给我们的启发和教授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原来可以既简单,又自然:用鼓励和放大优点来代替惩罚,用tlc公式来理解和建立责任感。
首先,不管对孩子还是我们自己,都不应该再用犯了错后的惩罚来强化对责任感的认知,因为惩罚只会告诉犯错了的人不能做什么,却不能教会我们应该做什么,甚至有时候会让孩子,出于对被惩罚记忆的恐惧和抵触,不再乐于思考解决问题而选择逃避(有时候我们这些成年人,也会如此)。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错误看做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并在遇到错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鼓励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总盯着导致犯错的缺点;这样才能让犯错者更有改正错误并付诸行动的动力和信心,也就更有勇气来担当而不是逃避责任。
也就是双向养育教授给我们的tlc公式:责任=思考 爱 信心,即承担责任就是用正确认识错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自己和别人的付出、不把错误的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同时,有勇气和信心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而父母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方法也同样可以用tlc公式来进行:体贴、爱和关怀,即不要用施加或预设惩罚的方式,来强化对犯错的感受,而应该用体贴、爱和关怀,鼓励和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引导他们正确思考、制定计划、监督执行和评估结果,以此来让孩子更加主动和习惯成自然的学会承担责任。
那么,如果惩罚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应该被戒除的陋习,那么什么又是在我们学习了双向养育之后,最需要好生修炼的功法呢?
养育需要共情, 父母要理解孩子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
如果把《双向养育》比作值得每个父母,好生研习和修炼的秘籍,那么它教给我们的不仅有观点、方法和技巧,还有养育的底层逻辑和回归本质的解题思路。
所以相信每个人在学习《双向养育》的过程中,都会收获不同的启发和感想,而让我感触最深、觉得要摆在第一位来提醒自己的是共情,也就是我们应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同理心。
而保持同理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学会理解孩子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
因为只有在理解了想法、感受和需求是如何导致孩子的行为之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也就是作为父母,不能单纯的从孩子行为的表象来做出基于双向养育或其它育儿理论的应对,而应该在处置问题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孩子为什么有这个行为(表现)?他(她)做出这个行为(表现)时或之前的想法、感受和希望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我是孩子,我会希望我的爸爸妈妈作何反应(会做什么)?而且这三问不仅在处理问题时有效,在鼓励和强化孩子做对的时候,也同样适用。
当然,前提是能基本理解和掌握《双向养育》教给我们的沟通技巧、管教方式、马斯洛心理诉求理论等相关的养育基本功。
当我们真正能理解并做对时,会发现原来自己很多的生气、烦恼、焦虑都可以被轻松化解,并且不只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还会更加深刻的影响我们在处理其它人际关系时的方式和对于面对生活的态度。
这也是学习双向养育之后,除了让我更好的理解了养育之外,另一个更加惊喜的收获。
养育可以愉快, 让我们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保持共识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家应该在双向养育学员中算的上比较特别的一组,因为除了我和我的爱人,当时刚满一岁的女儿也全程陪我们参加完了青岛双向养育课程的线下培训,而且结业那天,刚好是女儿的一周岁生日。
或许也正是由于我和爱人共同拥有了这样一次学习经历,又经过了比较长一段时间的消化和实践(眨眼离参加完培训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女儿也已经从一岁长到了一岁半),让我和爱人不仅对双向养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也让我们三口之家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愉悦。
因为在学会了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前提下,再运用从双向养育中习得的知识,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或分歧时,可以更快的达成共识,并且不只于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更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角落;所以我们也相信,随着女儿的慢慢长大,带给我们的会是更多快乐的体验,而不是越来越多的养娃焦虑和谁对谁错争论。
也会努力的去践行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是打下承担责任的基础并插上独立的翅膀。
以上便是我学习双向养育后的收获和个人对于养育这件事情的粗鄙见解,落笔于此,以期能与天下同为父母者诸君,共勉之。
作者:双向养育认证导师 海豚爸 从业媒体及广告策划十年,原深度传播集团-数字营销中心项目总监,小象带娃e2e亲子育儿平台创始人,1岁半女孩的爸爸。
上一篇:没有了